是的,加拿大要“大赦”11.5万难民!但情况没你想得那么糟……
发布时间:2025-11-07 11:13:55 阅读量:305
今天,我们就其中的一条“炸裂”信息做一个解惑说明——关于11.5万难民“大赦”的问题。

移民水平计划的细则中有这样一段内容:
未来两年,联邦政府将以一次性方式,为约11.5万名已在加拿大境内、被正式认定为“受保护人(Protected Persons)”的人办理/确认永久居民(PR)身份。
并强调这一批是“额外接纳”,不占年度38万PR名额。

很多人看到这里都觉得移民部“疯了”,要给难民大开绿灯。毕竟,最近两年关于难民“超国民待遇”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民众的反感,再加上美加贸易摩擦、经济预期偏谨慎的大背景,舆论场更容易放大焦虑与误读,网络上因此出现了不少激烈声音。
一次性让 11.5 万人上岸,的确像极了“大赦”,但我为什么说“情况没那么糟”呢?
因为:这不是“放水扩张”,而是一次“系统清理+身份归位”。下面我们把人群、流程、差异、财政、影响逐一讲清楚。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本次“大赦”的对象——“受保护人”是谁?
他们不是刚落地求庇护的新来者,而是“旧账清理”的对象。他们早已在加拿大生活数年、通过移民与难民委员会(IRB)听证,被裁定“需要保护”的人(Protected Persons)。
为什么说是“旧账清理”?
这类人是已被认定是“需要保护的”。按照加拿大但在拿到PR之前往往卡在漫长审批:
从递交庇护,到资格审查再到IRB听证:现实平均需要18–24个月;而听证通过获“受保护人”身份后再到成功申请PR身份,又需要18–24个月。
许多人因此在“准永久”状态里滞留数年:能工作、能上学、能纳税,但不能离境、难以家庭团聚,也占用着大量行政资源。
这次的一次性安排,本质上是将早已应当“转为PR”的人,绕开漫长的等待时间,“一次性到位”。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们用简表来看一下近几年的平均时间线:
提交庇护申请(境内/口岸) → 获得RPCD临时证明与开放工签资格(0–1个月)
资格审查(IRCC/CBSA)→ 转IRB(1–3个月)
排期准备与听证(IRB/RPD)→ 18–24个月
裁定为受保护人 → 可申请PR,再等18–24个月
合计:从递交庇护到成为PR,现实中常达 3–4年(个案差异存在)
这也是政府解释“为什么要一次性处理存量”的直接背景:不是新增“给身份”,而是把已经认定的人“从队列里送达终点”。
我之所以强调他们是经过听证会裁定为“受保护的人”,就是为了和“庇护申请人”做一个区分,两者有着很大的跨越:
项目 | 听证前:庇护申请人(Claimant) | 听证后:受保护人(Protected Person) |
|---|---|---|
身份状态 | 临时合法居留,等待裁定 | 已获保护,准永久居留 |
医疗 | IFHP临时联邦医保 | 转入省级医保(OHIP/MSP/RAMQ…) |
工作 | 可申请开放工签(随案续期) | 自动具备就业权(可续OWP直至PR) |
教育 | K–12免费,大学多按国际生 | 多省按本地学费,可申请学生贷款 |
福利 | 紧急/有限支持 | 可按规定享福利金、儿童金、补贴等 |
出入境 | 禁止离境、不得用原国护照 | 可申“难民旅行证”(RTD),但不得回原籍国 |
家庭 | 无团聚资格 | 可用OYW带配偶/子女;获PR后可担保 |
转PR | 不具备 | 可立刻申请(审理18–24个月) |
一句话:听证前只是“暂留”,听证后才是“被接纳”,身份已经得到了加拿大的认可,只要他们按部就班等待,一般情况下是确定可以拿到PR身份的人。

所以,这不是“放水”,而是移民系统一次减负性质的“清零”。
首先,从人道与法理的角度来看,这群人已被认定需要保护,长期滞留等待的情况下不利于他们融入社会,反而增加了政府的成本与不确定性。而转成PR身份,可以让他们尽快融入劳动市场、教育体系与社区,也更契合国际义务(禁止遣返等原则)。
再从行政效率与财政使用角度来看,集中处理可以让移民部释放审批产能,更有效率地处理常规项目;预算单列,核算透明。
再来看社会系统承载性——去年和今年的移民规划中,联邦政府一再强调,要“把系统里已经在的人先安顿好”,有助于在“稳PR、控TR”的大方向下,腾挪承载空间,让移民系统回归可持续节奏。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看一下“受保护的人”和PR有什么区别:
项目 | 受保护人(Protected Person) | 永久居民(PR) |
|---|---|---|
法律地位 | 被认定“需要保护”,享有不遣返保障 | 拥有长期定居权,可自由就业居住 |
停留期限 | 无限期,但须维持保护状态 | 无限期,需满足“5年住满730天”义务 |
出入境 | 可申请Refugee Travel Document,但不能回原籍国 | 可自由出入境,凭枫叶卡返加 |
工作权利 | 可工作,持开放工签 | 无限制 |
医保与福利 | 可转入省级医保,享部分福利 | 享全部社会福利 |
家庭团聚 | 可用“OYW计划”带配偶子女入境 | 可担保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 |
申请入籍 | 成为PR后3年可申请 | 已具备申请路径 |
注意:即便成为PR,以难民/受保护路径获得身份的人在成为加拿大公民前不宜回原籍国或使用原国护照,否则可能触发“终止保护/撤销”评估。
因此,这批人本质上已是经裁定、待办证的“准PR”。让他们提前“转正”,目的在于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在地扎根:
身份稳定:从“准永久”转为“永久”,告别反复续期与不确定,家庭团聚与入籍进程同步提速;
出行合规:可凭 RTD 难民旅行证进行国际旅行(仍不得回原籍国),法律与合规风险显著降低;
教育与资质:更广泛享有本地学费与学生资助,职业资格认可与执照路径更顺;
社会与经济融入:福利资格更稳定,且在信贷、租房、背景审查与就业环节更顺畅。
同时,这一批不计入年度38万PR目标,不挤占经济类、家庭类等常规配额,对年度配额结构、公共资源配置与居民日常生活等等,都不会产生额外冲击。

把这 11.5 万“受保护人” 一次性转正,并非“开闸放行”,而是对已在境内、已被裁定需要保护的人进行加速归位:清理扩张期遗留的积压,让移民系统从拥挤回到稳态有序。
归根到底,可持续才是未来加拿大移民体系的关键词——数字可控、结构优化、路径清晰,远比单纯的“多与少”更重要。
所以说,给11.5万难民“大赦”是真,但情况真没你想的那么糟……
关注我,带你及时了解加拿大移民信息!
相关文章
2025–2026年萨省移民机会地图:谁最应该“冲”萨省?(下篇)
2025年萨省省提名变革盘点:是在关门,还是系统重启?(上篇)
大反转:加拿大宣布硕博全面豁免!留学正式迈入“质量竞争时代”……
学签砍半,但加拿⼤将再次迎来留学的"⻩⾦时代"!
是的,加拿大要“大赦”11.5万难民!但情况没你想得那么糟……
移民水平计划细则出炉:省提名增额66%,难民数量下调,SUV一言难尽……
《2026~2028移民水平计划》:减TR,稳PR,每年38万永居配额,留学生数量砍半!
加拿大对印度“下重手”:留学生拒签率飙升74%,寻立法批量“取消签证”!
习近平邀请卡尼访华:中加关系迎来“转折点”?印太战略同步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