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对印度“下重手”:留学生拒签率飙升74%,寻立法批量“取消签证”!
发布时间:2025-11-04 09:11:49 阅读量:235
过去几年,印度一举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国际留学生来源国,上百万印度人以求学的名义来到加拿大。
无论是各大院校的校园里,还是周边的快餐连锁店、甚至公共交通上,印度学生都成了“最常见的国际面孔”。然而,今年夏天,这一局面骤然逆转——印度留学生迎来赴加“寒潮”:申请人数大幅下跌的同时,拒签率飙升至74%!

据加拿大移民部提供的数据,仅在 2025年8月,印度学生申请赴加拿大学习的学习许可(study permit)中,就有约74% 被拒签——而一年前的拒签率仅为32%。同期,中国学生的拒签率为24%,总体拒签率为40%左右。
这意味着,印度学生在加拿大的签证拒绝比例,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更值得注意的是,申请人数也出现断崖式下滑:从2023年8月的20,900人骤降至2025年8月的4,515人。一个长期占据加拿大留学市场四分之一份额的国家,正在迅速“退场”。

加拿大移民部表示,过去两年政府连续下调国际学生许可的总量,目标不仅是缓解临时移民数量的压力,更是为了“打击签证欺诈”。
IRCC 在给路透社的邮件中提到:
“2023年,加拿大当局查获了近1,550份与虚假录取通知书(Letter of Acceptance)相关的学习许可申请,其中大部分来自印度。”
为了遏制这一趋势,加拿大政府建立了强化核查系统。仅去年,该系统就在全球范围内识别出超过14,000份潜在造假的录取信。如今,所有留学申请都要经过更严格的背景核实、资金来源验证以及学校资质审查!
移民部发言人还透露,除了技术手段提升外,加拿大已提高了国际学生的经济担保要求,要求申请人能更清晰地证明“资金来源真实且可持续”。这意味着,单靠银行流水已不再足够,申请者必须能解释钱“从哪里来”。

防欺诈机制的全面收紧,最先感受到冲击的,正是加拿大的高校。
滑铁卢大学副校长伊恩·范德伯格(Ian VanderBurgh)坦言,过去三四年,学校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来自印度的学生人数已减少三分之二。
萨省的两所主要大学——里贾纳大学与萨斯喀彻温大学——也报告了类似下降。甚至有教育机构负责人表示,过去专注印度市场的招生代理机构,如今已将重心转向东南亚或非洲国家。
这种趋势不仅反映了政策收紧的直接结果,也折射出加拿大国内态度的微妙转变。国际锡克学生协会创始人贾斯普里特·辛格(Jaspreet Singh)回忆起自己2015年来加求学时的口号是“Study, Work, Stay(学习、工作、定居)”。
如今,他苦笑道:“那种欢迎的氛围已经变了。现在有人被拒签后反而松口气——他们说,‘幸好没来。’”
表面上,这一切都与“造假问题”有关。但仔细分析可发现,加拿大政府对印度学生签证的高拒签率,其实源于更深层的信任裂痕。
一方面,是过去几年频频曝光的留学欺诈案。2023年初,数百名印度学生被指控使用假录取信入境加拿大,其中一些人甚至已完成学业、找到了工作。一朝“东窗事发”,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加拿大政府则承诺“彻查造假链条”。
另一方面,则是外交层面的阴影。自2023年尼贾尔案以来,加印关系长期紧张。特鲁多政府指责印度特工涉嫌刺杀加拿大锡克教分离主义者,而印度方面坚决否认。虽然2025年新总理卡尼上任后,两国关系有所回暖,但“政治上的冷”与“签证上的冷”往往是互相呼应的。

除了留学生,加拿大政府还计划对印度所有临时签证的审批“出手”。
今天(11月3日),CBC News 披露来一份移民部内部文件:加拿大政府正在推动立法,寻求获得“大规模取消签证的权力”。

这项内容被纳入政府新的边境法案 Bill C-12 中。根据文件,加拿大移民部、边境服务局CBSA及美国合作方组成的联合工作组,正在研究“如何在疫情、战争或特定国家风险下快速取消签证”。
虽然移民部长莉娜·迪亚布(Lena Metlege Diab)在公开场合仍强调“此举是为应对大流行或战争”,但CBC 获得的内部报告却明确指出:
印度与孟加拉国是“特定国家挑战”。

换句话说,政府所寻求的权限,不仅仅是应对全球危机的“备用方案”,而是可能被用于针对性地暂停或撤销特定国家签证申请。
为何点名印度与孟加拉国?
内部简报显示,IRCC 和 CBSA 在与美国机构合作时,已形成一个跨国工作组,目标是识别并清除欺诈性签证申请。
文中提到的背景数据非常关键:
来自印度的临时居民签证(TRV)申请的核查时间在一年间从30天上升至 54 天;
审批量从63,000件降至48,000件;
2024 年夏季以来,被列为“禁止登机”(No Board)的印度申请人累计1,873人,均被发出程序公正函。
这些数据支撑了政府“加强审查”的必要性,但同时也引发法律界担忧——一些移民律师警告,如果“集体签证取消”机制启用,可能导致“群体性惩罚”,甚至为政府提供建立“大规模驱逐机器”的法律基础。
针对外界关切,IRCC 在回复 CBC 的书面声明中称,部门已采取一系列“具体步骤”来降低不必要的边境流量、加强跨部门与跨境的信息共享,并减少“非真实访客”和非法越境。
据其披露,对“滥用率最高国家”的TRV申请实施更严格审查后,外国公民自美非法越境入加的规模较 2024 年 6 月峰值下降 97%;2025年5月,TRV 持有人庇护申请量同比下降 71%;今年1—5 月因欺诈被拒签的签证同比增加 25%。
不过,移民部并未正面解释,为何内部简报将孟加拉国与印度列为“特定挑战”,以及为何“按国家群体大规模撤签”的情景未在公开表述中说明。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移民部在寻求此类权力的同时,加拿大政府正努力修复与印度的双边关系。
今年 6 月,印度总理莫迪在 G7 峰会期间访问加拿大,与新任总理马克·卡尼会晤;8 月,双方互派高级专员,被外界解读为“关系解冻的象征”。

在外交层面握手的同时,移民系统却在执行“收紧”策略——从学生签证的个案拒签,到未来可能立法的群体取消,形成一种“表面友好、实质防范”的双轨状态。
移民部在回复 CBC 质询时强调:新增权力并非针对特定国家或群体,且每次动用都须经总督会议批准,并在《加拿大公报》公开理由与适用范围。
但在现实层面,无论是留学签证拒签率的陡升,还是边境立法中新出现的“群体取消”条款,都表明加拿大正在构建一个更集中、更可控的签证安全体系。
可以预见,未来的签证治理将更强调“可验证、可追溯、可撤销”,而不再延续“谁都能来、来了都能留”的宽松环境。
在这一过程中,印度和孟加拉国或将成为首批被纳入高强度风控的对象。
但值得追问的是:
当签证权力持续集中、工具库不断扩容,谁来设定边界、如何确保比例原则与程序正义,以免这把“防欺诈之刃”被不当挥向更广泛的人群?
又或者,下一次是否会以新的理由,对来自其他国家的申请人区别对待?
关注我,带你了解一个真实的加拿大!
相关文章
2025–2026年萨省移民机会地图:谁最应该“冲”萨省?(下篇)
2025年萨省省提名变革盘点:是在关门,还是系统重启?(上篇)
大反转:加拿大宣布硕博全面豁免!留学正式迈入“质量竞争时代”……
学签砍半,但加拿⼤将再次迎来留学的"⻩⾦时代"!
是的,加拿大要“大赦”11.5万难民!但情况没你想得那么糟……
移民水平计划细则出炉:省提名增额66%,难民数量下调,SUV一言难尽……
《2026~2028移民水平计划》:减TR,稳PR,每年38万永居配额,留学生数量砍半!
加拿大对印度“下重手”:留学生拒签率飙升74%,寻立法批量“取消签证”!
习近平邀请卡尼访华:中加关系迎来“转折点”?印太战略同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