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住房部长:政府将出手“救市”!移民不是房产危机的“罪魁祸首”……
发布时间:2025-08-07 12:09:01 阅读量:115
与此同时,一项权威报告也澄清真相——移民确实加剧了房屋需求,但并非房价飙升的主因。因此,真正的解法藏在土地、税费与建房机制中……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加拿大的各种社会问题比如住房、医疗、教育等等都和移民政策息息相关。那么移民对房价影响到底有多大?或许答案颠覆你的认知:一份最新报告指出,其占比不足11%。

据当地媒体今日(7月21日)报道:2025年6月,由加拿大移民部和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一项新研究,首次系统梳理了“新移民增长”与“房价与租金上涨”之间的关联。
这项研究使用了2006、2011、2016、2021四轮人口普查数据,追踪了全国近2000个市政单位中新移民数量变化与房价、租金的动态关系。
核心结论是:
2006–2021年间,新移民流入对全国中位房价和租金上涨的贡献约为11%;
在大城市中,这一影响更强,例如在人口超过10万的53个大城市,移民流入对房价上涨的影响可高达21%,对租金上涨则为13%;
然而,在更广泛的层面上,移民对住房成本上涨的“解释力”是有限的,近九成涨幅源于其他结构性因素。
注:研究采用了固定效应(FE)与固定效应工具变量(FE-IV)两种模型。后者为主模型,更能排除干扰因子,例如经济繁荣地区更吸引移民、这些地区本身也房价更高等。
具体数据包括:
在FE-IV模型中,新移民增长1%带来房价上涨0.143%、租金上涨0.045%;
与之对应,2006至2021年五年期平均房价涨幅为18.5%,新移民增长为13.1%。
换算后可得,移民对涨幅贡献为2.5%~11%。
这项研究意义重大,首次以严谨数据回击了近年来“移民导致房价飞涨”的简化说法。
同时,研究还发现,新移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建筑行业的人力短缺,尤其在基础设施与住房施工领域,有助于增加供给,而非一味“制造需求”。
如果不是移民,是什么让加拿大的房价水涨船高?报告和专家均指出,以下因素构成了影响力更大的“系统性根源”:
1. 供应受限是关键阻力
加拿大多个城市实施严格的分区管制,限制中高密度住宅建设;
土地审批流程冗长、开发税费高昂、建材成本持续上升,导致开发商意愿下降;
地方政府审批进度滞后,削弱了新房供给能力。
2. 利率与金融投机的催化
超低利率时期,投资者与投机者涌入房地产市场,推高了价格;
租赁回报率低于房贷成本,加剧空置现象和“炒房行为”。
3. 收入与房价脱节
居民工资增长长期滞后于房价涨幅;
“中产也买不起房”成为现实,推动社会焦虑加剧。
4. 政策目标摇摆与责任错位
联邦负责“移民与财政”,省市负责“建房与规划”,但各级政府缺乏协同;
可负担住房项目缺口巨大,公共部门参与建设意愿不足。
从上述结构性因素来看,加拿大的房价上涨是长期制度性缺陷、供需错配和资本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眼下加剧公众焦虑的,并非房价本身的高企,而是房地产市场正在陷入一种更深层次的“信心危机”。
自2024年以来,楼市从高位回落,成交量急剧下滑。最令人担忧的是,“价格回调”并没有带来期待中的购房热潮,反而触发了开发商与购房者的双重观望。
一方面,开发商因融资成本上升、利润被压缩而选择延期甚至取消新建项目;
另一方面,购房者抱持“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迟迟不愿入场。供给与需求同步收缩,市场逐渐陷入“成交冻结”。
更为严峻的是,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房地产将进入“价格僵化—销量下滑—项目停摆—信心流失”的恶性循环,波及的不只是行业本身,更是就业、金融与地方财政的多重链条。
来自蒙特利尔银行(BMO)的最新分析直白地揭示了市场冷却的严峻程度:
多伦多地区新公寓销售已降至30年来最低水平;
全国主要城市的公寓开工率比峰值时期下滑近 30%,多伦多则高达60%;
建筑行业出现裁员潮,大型项目搁浅,开发商抛售土地储备,供应链面临断裂危机。
而多伦多地区的建筑与土地开发协会(BILD)则发出预警:
面对市场压力,联邦政府也看不下去了,准备下场“救市”。

2025年7月17日,加拿大住房部长格雷格·罗伯逊(Gregory Robertson)公开承认:
据悉,联邦政府计划通过财政激励与政策调整“双管齐下”,刺激市场复苏:
1. 首套房GST减免计划
面向首次购房者,购买价格低于100万加元的房屋将免除GST;
此举预计可为购房者节省最多5万元成本,尤其对中低收入家庭有吸引力;
政策已在3月提出,目前正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2. 启动“Build Canada Homes”国家建房计划
建立联邦直接主导的建房项目,目标为将年建房量翻倍至50万套;
专注开发“低于市场价”的住房,重点满足新移民与本地工薪群体;
计划在今年内正式立法,由住房部直接监管执行。
3. 推动更多结构性工具与协同机制
探索减免开发费用、快速审批等地方激励;
鼓励省市简化土地使用审批、开放低密住宅再开发权限;
政府可能回购未售房源,用于社会住房项目,缓解库存风险。
住房部长表示:

归根结底,“欢迎移民”与“实现可负担住房”并非天生对立。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足够的承载力、有效的治理机制,以及匹配的政策意志,去正面应对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挑战,同时激发其所蕴含的红利。
与其将移民标签化为“房价元凶”,不如把它纳入住房政策的系统解法之中,作为推动城市更新与经济活力的重要变量。唯有如此,才能在守护居住公平的同时,延续加拿大一贯的开放精神与长期竞争力……
相关文章

一年53万人卡在“安调”?CSIS审查激增77%,加拿大移民处理时间全线飙升!

44人“命悬卡车”,边境悲剧重演!卡尼出手救木材,还要取消对美关税?

禁令升级:美国签证、绿卡只认“男”或“女”?加拿大人也被波及!

别慌!美加“贸易战”最新消息:谈判继续、美股跌惨、对加拿大经济影响有限!

移民故事|从12人到百万人:他们用160年的时间在加拿大书写着自己的“族裔移民史”

难民补贴终止、外劳“降薪”30%?加拿大移民终于开始“腾位置”了!

反转!福特改口不发工签:庇护申请45天就能批?200多印度人竟用“同一个故事”申请难民!

2025年EE中场盘点:邀请缩水28%,还剩7万名额!机会全在下半年?

省长集体“开撕”联邦:安省要自主发工签,阿省拒绝“负担型移民”!移民制度要变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