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还是“鸡肋”?一个老移民眼中的加拿大真相与底牌

发布时间:2025-08-07 12:12:59 阅读量:231


从身份安全到生活秩序,从宏观政策到人间烟火,这是一份来自亲历者的加拿大“实话实说”。


⽆论您是否来过加拿⼤,是在加拿⼤⽣活了⼏⼗年的⽼移⺠,或者是刚刚登陆的新移⺠,我相信每⼀个⼈⼼中都有⼀个对加拿⼤的定义。⼀千⼈⼼中有⼀千个哈姆雷特,⽽加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那恐怕更会有更多的定义。 

  • 在有的⼈⼼中,加拿⼤是⼀个完美的天堂,⼭美⽔美⺠⻛淳朴;

  • ⽽在有的⼈⼼中,加拿⼤⼜是⼀个⾷之⽆味的尴尬存在,政府官僚、经济沉闷、⽣活⽆趣。

  • 有的⼈说加拿⼤的教育好,孩⼦在这⾥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

  • ⽽有的⼈则认为加拿⼤的教育太⽔,学校什么都不教,孩⼦来加拿⼤就是放弃了⼤好前途。

  • 有的⼈移⺠加拿⼤后久久不能适应,依然怀念着原来的⽣活;

  • ⽽有的⼈觉得加拿⼤哪⾥都好,中国却是到处都是问题,哪哪都⽐不上加拿⼤。 

似乎在关于加拿⼤的任何⼀个认知领域,都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那么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加拿⼤?加拿⼤这个国家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伟就来跟您好好聊聊。





深度探讨*线下见面会

在回答上⾯的问题之前先插播⼀个⼴告——⼤伟将于25年8⽉份在北京、上海、深圳举办三地的线下⻅⾯会。


届时将会⾯对⾯地分享全球移⺠形势的最新格局,以及加拿⼤移⺠政策、经济、社会的深⼊内幕。


另外三地的观众也可以报名预约⼤伟⼀⼩时⾯对⾯的免费咨询。报名⽅式请⻅视频下⽅的简介:



其实说到真实的加拿⼤,我只想说,⼤家的感受都是对的。

因为每个⼈的经历和对世界的感悟都不同,在加拿⼤所处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所以感受⾃然是不太⼀样。

但我想说,每个⼈的主观感受⼜都是不完整的,可以说都是加拿⼤的⼀⼩块碎⽚。所以每个⼈说的都既对⼜错,如果您认为⼀个⼈眼中的加拿⼤就是⼀个完整的加拿⼤,那就可能要误读它了。

但每⼀种感受和体会⼜是真是的有价值的,正是这许许多多的碎⽚,构成了就像⻢赛克⼀样的加拿⼤社会。 

尤其我们很难直接定义加拿⼤是好是坏,就像定义⼀个⼈是好⼈还是坏⼈⼀样,根本没那么简单。

即使是我⾃⼰对加拿⼤的观察和体验,也同样是⽚⾯的。虽然我⼀直⼒争客观,但⽆论如何都是带着情绪的主观评断。

所以今天我不去简单地说加拿⼤到底是好是坏,只说我眼中的、加拿⼤的⼏个相对客观的事实。这⼏个事实不存在好与坏,就是单纯的陈述。 



第⼀,在我眼中加拿⼤依然是全世界所有地⽅中最适合移⺠的国家。


其实加拿⼤绝对不是⼀个完美的社会,恰恰相反,你越是深⼊了解它,就越会发现它那令⼈抓狂的种种弊病:⼀个在经济活⼒上被邻居美国越甩越远的“慢⻋”,⼀个被⾼昂房价和物价压得喘不过⽓的昂贵社会,⼀个在政府、银⾏、甚⾄⽔电维修上都有“拖延症”的低效社会。这些问题,对于习惯了⾼效⽣活的新移⺠来说,是真实⽽痛苦的⽇常。 

但,即便如此,我依然坚持⼀个看似⽭盾的观点:加拿⼤,依然是当今世界最适合移⺠的国家,没有之⼀。

您是不是觉得这个结论在经济下⾏、⽭盾加剧的今天,听起来是否过于绝对? 

我的理由,⽆关乎福利、教育或⾃然⻛光。我只想谈论⼀个对于移⺠⽽⾔,最根本、最核⼼,也最容易被忽略的要素——安全。 






想了解“移民安全感”的更多真实案例?

大伟将携手八仙过海移民团队将于2025年8月在北京|上海|深圳 举办三地线下讲座,现场将分享更多移民故事、政策解读、社会观察,让你看清现实,也找到方向。


我所说的“安全”,并不指⼀个没有犯罪的乌托邦。我指的是⼀种更深层次的、关乎⽂明底线的“⾝份安全”。

Image

它回答的是这样⼀个问题:


作为⼀个外来移⺠,⼀个与主流⽂化不同的少数族裔,当你所在的社会⾯临巨⼤压⼒和动荡时,你会被当作“⾃⼰⼈”保护,还是会被当作“替罪⽺”献祭? 




您千万别以为我是在危⾔耸听。回顾近现代史,⼀个残酷的现实是:当社会⽭盾激化时,移⺠和少数族裔往往最先成为被攻击的⽬标。 

这并⾮遥远的传说。

在北美,美国的《排华法案》和⼈头税,曾将系统性歧视写⼊法典;⼆战期间,⽇裔被送⼊集中营,财产被没收,这是两国共同的历史污点。 

放眼全球,这样的悲剧更是触⽬惊⼼。从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对上百万亚美尼亚⼈的屠杀,到⼆战时纳粹对600万犹太⼈的⼯业化灭绝;从1994年卢旺达图⻄族⼈在百⽇内屠杀80万⼈,到东南亚华⼈所经历的苦难——⽆论是印尼在1965年和1998年两次排华事件中的⼤规模杀戮与暴⾏,还是⻢来⻄亚五⼀三事件中的种族流⾎冲突,都深刻揭⽰了少数族裔在政治动荡中的脆弱处境。 

即使在美国,离我们并不遥远的1992年洛杉矶骚乱中,韩裔社区就成为了被攻击的核⼼⽬标,近半数的财产损失由他们承受,著名的“屋顶上的韩国⼈”正是其被迫武装⾃保的⽆奈写照。 

或许您会想,这些都是历史了,现代社会还会重演吗?五年前,我或许也这么认为。 

但经历了疫情撕裂、战争重燃、以及全球范围内⺠粹主义浪潮的再度兴起,我们必须承认:历史从未远去,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 

⽽加拿⼤为什么在移⺠安全性上可以做到最好呢?

我今天不想⽼调重弹,说加拿⼤建国就是由两个族裔共同组成的,多元⽂化刻在⾻⼦⾥;咱们今天也不提现代加拿⼤是如何靠着移⺠⼀步步发展到今天。

我就单说⼀个事实:根据2021年加拿⼤的⼈⼝普查,在加拿⼤的第⼀代移⺠已经达到总⼈⼝的23%,⽽在2025年的今天,这个⽐例肯定要上升到25%以上。

也就是全部加拿⼤的⼈⼝,有四分之⼀是第⼀代移⺠。

⽽在多伦多和温哥华这两个城市,我说的是⼤都市群的概念,⼀代移⺠的⽐例都已经达到了50%,卡尔加⾥也达到了三分之⼀。这⼀⽐例要远远超过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与澳⼤利亚和新⻄兰相差⽆⼏。 

⽽对⽐⼤洋洲的两个国家,加拿⼤接受移⺠的速度虽然开始减慢,但每年近40万的规模依然要⼤⼤领先于澳⼤利亚的18万和新⻄兰的5-6万。⽽如果按照加拿⼤永久居⺠数量按照每年⼈⼝1%的速度增⻓,只需要再过41年,到2066年,加拿⼤的第⼀代移⺠将占全部⼈⼝的50%。 

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加拿⼤就是⼀个由移⺠组成的国家。除了约180万原住⺠,剩下的接近4000万⼈⼝,追根溯源,⽆⼀不是外来者。

但这其中,绝⼤部分依然是已经在此繁衍数代、并⾃我认同为“主流”的加拿⼤⼈。


然⽽,⼀个颠覆性的问题正在浮现:当那些新来者,或者说第⼀代移⺠,在数量上开始接近甚⾄超越旧主⼈时,那⼜会是怎样⼀番景象? 

这背后真正的意义在于,当⼀个国家的“少数族裔”在⼈⼝结构上达到⼀个临界质量(Critical Mass),当他们不再是点缀在主流社会中的“少数”时,整个国家的社会契约、政治逻辑乃⾄国⺠⾝份的定义,都将被不可逆转地重塑。 

这就不仅仅是量变,⽽是质变。 

在多伦多、在温哥华,尤其是在列治⽂(Richmond)、万锦(Markham)这样的城市,我们正在亲眼⻅证这场深刻的变⾰。在这⾥:

  • “移⺠⽂化”不再是需要被包容的亚⽂化,它本⾝就是主流⽂化;

  • 移⺠的⽣活⽅式,就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活⽅式。

  • 春节的张灯结彩,其热闹程度不亚于圣诞节;

  • T&T超市的⼈声⿍沸,早已取代了本地⻄⼈超市的安静;

  • 政治家们在竞选时,必须熟练地使⽤普通话、粤语、旁遮普语和菲律宾语,否则就等于放弃了整个选区。 

这,就是⼈⼝结构性权⼒”的体现。


当⼀个群体占据了城市⼈⼝的半壁江⼭,政客们在制定政策时,就不再是“考量”他们的感受,⽽是必须迎合他们的诉求。

任何试图煽动排外、⿎吹单⼀⽂化优先的⾔论,都会⽴刻⾯临最现实的政治报复——因为他们⼿中的选票,⾜以决定⼀场选举的最终⾛向。

系统性的排外和歧视,会因为触及了太多⼈的根本利益,⽽变得在政治上“不正确”、在经济上“不划算”、在社会上“不道德”。 

这种由⼈⼝结构形成的“防⽕墙”,是任何写在纸上的法律条⽂和政治家⼝中的美好承诺都⽆法⽐拟的。法律可以被修改,承诺可以被背弃,但⼀个国家的⼈⼝构成,却是短期内⽆法改变的、坚如磐⽯的社会现实。 

这份安全感,不是来⾃于谁的善意或怜悯,⽽是来⾃于:我们就在这⾥,我们是这⾥的⼀部分,我们正在定义这⾥”的集体存在感。 

这,就是加拿⼤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中,能为移⺠提供的、最硬核、最⽆可辩驳的安全保障。它是⼀种正在形成的、全新的国家⾝份——⼀个“永久的移⺠国家”。 



第⼆点我想说的是,加拿⼤依然是⼀个发达国家。


我知道,此刻很多⼈会反驳:“加拿⼤不⾏了,正在衰退,经济都萧条了!” 这种声⾳在近⼏年⾮常流⾏,尤其是在经历了⾼通胀和房地产危机之后。 

这种焦虑是真实的,但它混淆了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周期性困境”与“结构性崩塌”。

是的,加拿⼤经济增⻓乏⼒,创新能⼒常被诟病,⽣活成本危机也确实在挤压着普通⼈的⽣存空间。但这更像是⼀个家境殷实的富裕家庭,遇到了暂时的现⾦流问题,⽽不是⼀个即将破产、需要变卖家产的⾚贫之家。

我更愿意把加拿⼤⽬前的⼈⼝增⻓过快问题,美国的贸易打击问题,甚⾄制造业流失问题都归纳到⼀个周期性的困境——这些问题并⾮⽆解,更不会永远存在。

⽽许多经济体所⾯临的⼈⼝快速⽼龄化、⾃然资源枯竭、地缘政治威胁、甚⾄宗教种族⽭盾冲突等等,那些才是真正没法解决的结构性问题。 

另外,这也引出了⼀个更深层的问题:我们到底该如何定义“发达”? 

“发达国家”这四个字对⼀个普通移⺠的真实意义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它不是指⾼楼⼤厦林⽴,不是指⽇新⽉异的经济增速,更不是指你能否在这⾥⼀夜暴富。

它指的是三个核⼼⽀柱:

  • 坚固的下限

  • 稳定的秩序

  • 以及最重要的——⽂明的韧性。 


01

⾸先,是极⾼的“下限”,也就是⼀个社会的安全⽹。


这意味着,⼀个正常的发达国家,为你提供了⼀个⾮常坚固的“兜底”⽹络。即使你创业失败、突然失业,或是遭遇重⼤疾病,你也不会⼀夜之间跌⼊⾚贫的深渊。

加拿⼤的全⺠医保(Medicare)、失业保险(EI)、社会福利⾦(Social Assistance)、覆盖全⺠的免费公⽴教育体系,以及⼀整个保护弱势群体的社会系统,共同构建了这张安全⽹。

它或许效率不⾼,或许让中产背负了沉重的税收,但它确保了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也能获得最基本的⼈的尊严。

对于⼀个背井离乡、在新环境⾥从零开始的移⺠家庭来说,这种“输得起”的底⽓,是极为难得的。 


02

其次,是成熟稳定的“秩序”,也就是规则的可预测性


这意味着整个社会是建⽴在⼀套可预测的、成熟的规则之上的。

你的私有财产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你与他⼈发⽣纠纷有公正的司法系统去裁决,你不⽤担⼼⼀个规则的改变会在⼀夜之间让你⾎本⽆归。

这种秩序感,还体现在社会的⽅⽅⾯⾯:

⼈们普遍遵守交通规则,习惯排队,对陌⽣⼈礼貌谦让,甚⾄互相帮助。

这种“软环境”或许看起来平淡⽆奇,但它⼤⼤降低了⽇常⽣活的摩擦成本和不安全感。对于习惯了在复杂⼈情社会中博弈的⼈来说,这种简单、可预测的社会秩序,何尝不是⼀种精神的解脱。


03

发达的真谛:⽂明的“韧性”


⼀个国家真正的发达与否,最终看的不是其经济增⻓的峰值有多⾼,⽽是其⽂明的基⽯有多厚,社会的“操作系统”有多稳定。这才是加拿⼤最核⼼的竞争⼒,体现在⼏个层⾯的发达:

第⼀是⽂明的发达:

它体现在⼈与⼈之间的关系上。尽管存在各种社会问题,但宽容、尊重、多元共存依然是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你不⽤在⽇常⽣活中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和戒备,⼈与⼈之间基本的信任和善意,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底⾊。 

这是⼀种看不⻅,但能时刻感受到的“奢侈品”。 

第⼆是教育的发达:

我们常常批评加拿⼤的基础教育“太⽔”,什么都不教。但这其实是⼀种视⾓偏差。

加拿⼤的教育,或许在知识灌输的强度上不如东亚,但它在培养健全⼈格、独⽴思考和创造⼒上,遵循着发达国家普遍的逻辑。

它致⼒于培养的是⼀个“完整的⼈”,⽽不仅仅是⼀个“做题的机器”。

这种教育模式的⻓期回报,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潜⼒和公⺠素质。 

第三价值观的发达:

⺠主、法治、⾃由、平等等价值观,虽然听起来陈词滥调,但它们已经内化为整个社会运⾏的底层代码。

这意味着社会有⾃我纠错的能⼒,⺠众有监督和批评政府的权利。

这种开放性,确保了社会在遇到危机时,可以通过内部的调整和博弈来化解⽭盾,⽽不是⾛向极端和封闭。 

如果您觉得上⾯这三点发达的定义太过虚⽆缥缈,那就让我们再回到最物质的层⾯。 

即便抛开所有⽂明和制度的优势不谈,单看上帝赐予加拿⼤的⾃然资源,这个国家也绝⽆可能衰退成⼀个穷国。 

加拿⼤是世界上⾯积第⼆⼤的国家,拥有⽆与伦⽐的淡⽔、森林、耕地和矿产资源。它是全球领先的钾肥、铀、⽊材出⼝国,也是重要的⽯油、天然⽓和各类⾦属⽣产国。在未来的世界⾥,⽆论是粮⾷安全、能源安全还是关键矿产供应链,加拿⼤都⼿握着⽆可替代的硬通货。 

这些资源,构成了加拿⼤国家财富最坚实的“压舱⽯”。它可以确保,即使在全球经济的惊涛骇浪中,这个国家也将持续拥有⾜够的资本来维持其⾼品质的⽣活和完善的社会福利。

最后,我想说,加拿⼤不是天堂,⽽是⼀个“烟⽕⽓”⼗⾜的⼈间。

  • 很多⼈带着对“天堂”的想象来到这⾥,然后因为它的不完美⽽失望;

  • 也有些⼈带着偏⻅,只看到它的沉闷与低效。

但这两种看法,都忽略了加拿⼤最宝贵、也最真实的⼀⾯——它的⼈间烟⽕⽓。 

“烟⽕⽓”意味着它并不完美。 这⾥有⾼昂的税收,有永远在排队的医疗系统,有官僚低效的政府部门,有没完没了的政治争吵。这⾥冬天会下暴雪让你⼨步难⾏,夏天会有蚊⾍让你烦躁不安。天堂⾥没有烦恼,但加拿⼤有。这些烦恼,恰恰是⼀个真实社会运转的证明。 

“烟⽕⽓”也意味着它充满了⽣活的质感。这⾥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件”,取⽽代之的,是⽆数“⼩确幸”——周末在后院的烧烤,孩⼦们的体育⽐赛,去国家公园露营的篝⽕,邻⾥之间简单的问候,社区中⼼的免费活动。⽣活的重⼼,从宏⼤的叙事,回归到了具体⽽微的⽇常。对于那些厌倦了内卷和浮躁的⼈来说,这种平淡的、有⽣活质感的“⽆趣”,或许正是他们追寻的终极奢侈。 

“烟⽕⽓”更意味着它是⼀个正在进⾏时、⽽⾮已完成的社会。我们来到的不是⼀个建好的乌托邦。作为⼀个移⺠,你带着你的⽂化、你的⾷物、你的语⾔、你的奋⽃,成为了塑造这个国家“烟⽕⽓”的⼀部分。你在列治⽂开的川菜馆,你在卡尔加⾥办的IT公司,你在蒙特利尔设计的建筑,都在为这个国家的多元性添砖加⽡。 





(加拿大到底什么样  )



所以,如果你问我真是的加拿⼤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会说,它不是⼀个需要你仰望的、不⾷⼈间烟⽕的天堂,⽽是⼀个你可以平视的、踏踏实实过⽇⼦的⼈间。


它有它的烦恼与不堪,但更有它的温情、秩序与包容。⽽这,或许就是对⼀个普通⼈⽽⾔,最好的选择。 




但这还不是全部的答案。 

当我们谈论移⺠,我们到底在选择什么?我想,我们并⾮在选择⼀⽚完美的⼟地,⽽是在选择⼀种“时间”的质感,⼀种“⽣活”的权利。 

在⼀个⽇益割裂和你争我夺的世界⾥,很多⼈被宏⼤的叙事、剧烈的变⾰和⽆尽的竞争所裹挟,⼈们被迫活在⼀种“战时状态”⾥,永不停歇地向上攀爬,⽣怕⼀不留神就被时代抛下。 

⽽加拿⼤,以它的⼴袤、它的沉稳,甚⾄它的“沉闷”,为⽣活按下了⼀键“慢放”。它⽤坚固的“下限”和稳定的“秩序”,屏蔽了那些最极端的⽣存⻛险和最耗费⼼神的社会博弈。它仿佛在对你说:在这⾥,你可以放下防备,不必时刻准备战⽃。” 

这⽚⼟地最⼤的奢侈,是它赋予了你⼀种“回归普通”的⾃由。

你可以不必成为⼈中⻰凤,不必活在别⼈的期待⾥,⽽是可以⼼安理得地,去经营⼀份“平庸”但充满尊严的⼈⽣——去专注于你的家庭,去探索你的爱好,去感受四季的流转,去享受那些被许多⼈忽略的、⽣命中最本真的“⼈间烟⽕”。 

因此,移⺠加拿⼤的终极意义,或许不是为了“抵达”⼀个梦想中的天堂,⽽是为了“找回”⼀个⼈原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