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在加拿大留学打工,中国人和印度人命运差别竟然这么大?
发布时间:2025-09-18 12:52:35 阅读量:112

然而,进入2025年,局面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审批率断崖式下跌,新到达人数骤减,加拿大政府更是启动了“临时居民缩减计划”。在同样的政策环境下,中印两国申请人的“命运轨迹”却截然不同:一个基数庞大、受冲击尤为明显;一个人数下滑多年、刚露出回暖苗头又被打断。
本文将带你拆解这场变化背后的数据与逻辑,看看中国与印度留学生和工签申请者,正在加拿大经历怎样的不同命运。
IRCC 在 2025 年初发布的过渡资料显示,工作许可的处理时长与服务标准明显趋紧。到2025年 2 月,常规工签的平均处理周期已延长至 50–60 天,而整体服务达标率相比 2024 年有所下降。
这意味着,企业雇佣国际人才的周期被迫拉长;申请人需要等待更久,签证审批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
更令人担忧的是,审批率出现了明显下滑,而且细分数据揭示了更复杂的差异。
根据 IRCC 公布的统计,2025 年 1–4月:
学习许可(Study Permit):整体审批率仅43%,在182,404 份申请中,只有78,620人获批入境。学生直入通道(SDS)的表现与整体一致,也是43%;而学习许可延期稍好一些,但也仅有 52%。
工作许可(Work Permit):整体审批率为 69%,在此期间共有 125,305 人次入境。不同项目差异明显:农业类 NOC 工签的通过率高达 92%,临时外国工人计划(TFWP)同样维持在 92%,国际流动类别延期也有 89%;相比之下,加拿大国际体验(IEC)计划的通过率只有 49%,不到一半申请人获批。
与过去几年普遍70–80%的水平相比,尤其是学签的骤降,几乎可以称得上“断崖式下跌”。这意味着每 10 个学签申请人里,至少有 6 人被拒,远高于以往水平。

审批率的下滑直接体现在“新到达”人数的锐减上。根据 IRCC 的最新数据,2025 年前四个月:
新入境学生仅约 26,000 人,而 2024 年同期超过 85,000 人,减少了近 70%;
新入境工人约 40,000 人,而 2024 年同期接近 80,000 人,降幅超过 50%。
这意味着本应在春季学期和用工高峰迎来大量国际学生和临时工的加拿大,在 2025 年出现了明显“断流”。教育机构面临学费与招生压力,雇主则需要重新调整人力规划。政府的“降温政策”在几个月内就通过数据清晰地体现出来。
背景回顾:
2025 年的政策收紧并非偶然,而是多项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
什么 2025 年会如此明显“降温”?背后是政策导向的全面转变。
减少临时居民占比:加拿大政府计划将临时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从2024年的6.8%压缩至约5%;
学签规模受限:自 2024 年下半年起,联邦推出学签配额制度,并收紧学签配偶工签的资格范围;
雇主工签更严格:部分 LMIA 路径收紧,审理趋严,导致工签申请整体承压。
这些措施叠加,使 2025 年成为加拿大临时居民政策的“急刹车之年”。
如果说政策收紧是所有申请人共同面对的“大气候”,那么中国与印度的命运差异,则源自不同的历史趋势与基数差异。
根据 IRCC 官方数据:
2019年:印度 218,522,中国 140,537;
2020年:印度 427,083,中国 102,148;
2024年 Q3:印度 510,235,中国 124,445。

这里是一张对比图,展示了 2019–2024 年中国和印度留学生学签持有人数的变化趋势。
如图所示,过去五年,印度学生人数几乎翻倍,而中国学生则一路下滑。2024 年虽然略有回升,但整体份额仍大幅缩水。进入 2025 年,两国都受到了“降温政策”的冲击,但印度因为基数庞大,跌幅在绝对值上更为显著;而中国则是在刚出现复苏迹象时再次受阻。
至于工签,目前 IRCC 尚未公开 2025 年的国别数据,只能从非永久居民(NPR)大盘趋势做间接推断。但结合历史情况可以判断,印度申请人数更多,受影响的群体规模也更大。
回顾过去五年,临时居民政策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
2020 年疫情:学签与工签人数骤降;
2021–2023 年:快速反弹,印度群体扩张尤为明显;
2024 年:收紧前奏;
2025 年:进入全面降温阶段。
短短几年,留学生和工签申请者的路径就经历了“骤降—反弹—再收紧”的循环。

对于申请人而言,材料完整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稍有疏漏就可能导致拒签;路径选择也更需谨慎,尤其是在 IMP(免 LMIA)和 TFWP(需 LMIA)之间的取舍;与此同时,心理预期必须调整,因为等待时间更长、竞争也更激烈。
对于企业而言,则需要把招聘计划前置至少 6–9 个月,并更加重视 LMIA 的价值。同时,结合 PGWP 和境内身份转换等多元化策略,也能提升用工的灵活性。
2025 年,对中国与印度的申请人而言,都是“更难”的一年。审批率下降、新到达锐减,加拿大的“降温”政策正在深刻改变临时居民格局。
对印度来说,庞大的申请基数使得短期冲击尤为显著;
对中国来说,恢复势头被打断,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强。
同样是留学打工,中印申请人的路径,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未来如果 IRCC 公布更多国别维度的工签数据,我们将更清晰地看到这种差异究竟有多大。
对此你怎么看?如果是你,会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申请加拿大学签或工签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相关文章

加拿大移民局再发邀,教育类低分补缺:留学生能不能搭上“便车”?

同样是在加拿大留学打工,中国人和印度人命运差别竟然这么大?

突发!美国正式启动USMCA审查:中、美、加、墨贸易格局将迎来哪些变数?

还得是阿省!移民配额再涨,就业补贴落地,证件“一卡通”硬核上线!

卡尼政府交半年“答卷”:五大国家建设项目提速,药保协议全面铺开!

离谱!中国留学生遭遣返+5年禁令!offer和全额奖学金都没保住……

BC省提名“池子”数据曝光!1万人排队,获邀几率全解析

渥太华考虑取消对华电动汽车关税?加拿大汽车市场或迎“拐点”!

数据洞察|2025年加拿大移民新风向:印度一骑绝尘,非洲国家异军突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