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故事|从12人到百万人:他们用160年的时间在加拿大书写着自己的“族裔移民史”

发布时间:2025-08-07 12:44:07 阅读量:120


加拿大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从最早的英法裔定居者,到其他欧洲国家的后来者,再到不断崛起的华人、印度人,以及不显山不露水却稳定输入的菲律宾裔群体,数百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共同塑造出加拿大丰富而多元的文化底色。

2021年的移民报告显示,加拿大境内的菲律宾裔人口已经突破了95万,预计到2025年底,这一数字将突破百万,成为全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族裔之一。

从早年的护理人员与劳工,到如今在教育、医疗、科技、政界等多个领域崭露头角的专业人士,菲律宾社区早已不再是边缘群体,而是成长为加拿大社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段从“12人”起步、通往“百万族裔”的移民历程,实际上已经跨越了整整160年……




01

一纸航海日志,揭开最早的“菲裔足迹”


“我们常说菲律宾人是上世纪60年代才大规模移民加拿大的。但当我真正走进档案馆时,发现这段历史远比我们想象得更早。”

——加拿大图书馆与档案馆策展人 Forrest Pass 如此说道。

2025年,《多伦多星报》援引 Pass 的研究报道揭示:最早的菲律宾裔移民,可以追溯到1861年,比BC省正式加入加拿大联邦还早了10年。

当他戴上蓝色手套、翻阅那些被时间侵蚀的船只货运清单与人口普查数据时,一段段被尘封的移民故事,开始浮出水面……

这是一份来自20世纪初的加拿大太平洋邮轮服务记录,涉及从维多利亚(BC省)至菲律宾马尼拉的航线。封面盖有醒目的红色港务章,上书“香港海港检查通过”,船名包括“俄罗斯皇后号”和“亚洲皇后号”,记录着横跨太平洋的旅程。

这些历史资料并不只是单一的航行记录,更在无意中捕捉了许多菲律宾裔移民早期生活的痕迹:

  • 1931年,一位出生于马尼拉的男子来到多伦多探亲;

  • 1933年,一位菲律宾律师在班夫国家公园度假;

  • 1929年,一位五旬节教会传教士从菲律宾回到安省伦敦市。

每一条线索,都像是一扇窗,让人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跨洋移民的勇气与路径。





02

最早有记录的“12人”


根据加拿大图书馆与档案馆整理的1901年人口普查数据,加拿大史上首次正式记录到的菲律宾裔人口为12人

安省梅里克维尔(Merrickville)有一名铁匠马里亚诺·戈麦斯(Mariano Gomez),是该省当时唯一的菲律宾人;

BC省则有11人:其中4人在温哥华,7名渔民居住在鲍文岛(Bowen Island)——包括于1881年定居加拿大的 Fernando 和 Mary Toreenya 夫妇。

而最早的菲律宾定居者,被认为是本森·弗洛雷斯(Benson Flores)——一位渔民与船租业主。他在1861年来到BC省,在鲍文岛定居并生活多年。

2024年,温哥华市政府特别将4月11日定为“本森·弗洛雷斯日”,纪念这位族裔先驱逝世95周年。





03

被时间遗忘的移民社区


在那个交通尚不便利的年代,为什么有菲律宾人选择登陆远离城市的鲍文岛?又是谁带领他们踏上了这片土地?历史学家 Forrest Pass 也发出疑问。

“鲍文岛离温哥华不远,但即便放到现在,这里也算得上是‘偏远地区’。我们很少会将‘移民潮’与这种偏远地带联系起来》但这些数据说明了:移民的路径,并不总是走向大城市,也有许多人从小渔村、偏远海岸开启他们的加拿大之旅。”

在当年的港口城市温哥华,菲律宾劳工的出现则相对“合理”得多。彼时的太平洋沿岸,是许多亚洲劳工(包括华人、日本人和菲律宾人)的工作集中地。

然而,由于语言障碍、普查记录疏漏甚至转录错误,许多菲律宾人的移民经历在历史上“失语”。例如:

  • 有人被误记为来自“费城”(Philadelphia),而非“菲律宾”(Philippines);

  • 有人在一份普查中是菲律宾裔,另一份则变成“巴西人”;

  • 由于多数普查员只懂英法语,导致塔加洛语名字被错误拼写。

这些失误,让菲裔早期在加足迹变得更为模糊,也让“12人开端”的故事显得更具意义。





04

穿越加拿大,前往美国


除了加拿大定居者外,还有一部分菲律宾移民,其实是通过加拿大“中转”,再前往美国的。这在1930年代尤其常见。

那时,加拿大太平洋邮轮公司面向国人发行旅游手册,推广横跨亚洲的航线,其中将菲律宾誉为“东方之珠”。

而与此同时,也有许多菲律宾移民搭乘这类邮轮先抵达维多利亚或温哥华,随后转往美国西海岸。

加拿大,成为了他们“初见北美”的第一站。





05

族裔史的重构与现实意义


近年来,BC省菲律宾裔加拿大人联合协会(UFCABC)开始重构这段历史。他们表示,过去人们一直以为菲律宾人大规模进入加拿大,是从上世纪30年代的皮革工人或50年代的护士群体开始。

但如今的研究显示,早在20世纪初,甚至19世纪末,这条移民之路就已经悄然开启。

“对菲律宾社区而言,这段历史不仅是一种自豪,更是一种身份确认。”UFCABC 项目总监 Clifford Belgica 说。

菲律宾驻加拿大大使馆也在官方声明中表示:“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菲律宾侨民在加拿大的深厚根基,也提醒我们,菲律宾人移民加拿大的历史,比普遍认知的时间点早得多。”





06

从历史走向未来


从只有12人的小群体到如今逼近百万的族裔社群,菲律宾裔在加拿大的成长是多元移民国家结构演进的一个缩影。

  • 他们是护士、建筑工人、IT工程师、企业家;

  • 他们建立社区、参与公共事务、举办文化节;

  • 他们在议会、媒体和学术领域逐渐发出自己的声音。

而对许多当代菲裔加拿大人来说,重拾这段历史,不只是回顾祖先的足迹,更是一次认同感的“再建构”。

正如策展人 Forrest Pass 所说:“加拿大的多元,从来就不只存在于今天的政策文件中,它深藏在过去数百年间各种不起眼的资料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故事重新被看见。”





07

后记


其实,每一个族裔都有属于自己的移民故事,每个族裔的“移民史”,都是一部跨越百年的群体记忆。

这种跨越时空的血脉传承,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默默上演。

华人亦是如此。

从最早为淘金和修建太平洋铁路远渡重洋的先民,到后来在“排华法案”阴影下的挣扎与坚守,再到今天,在留学热、创业潮、技术移民等浪潮中不断拓展人生可能的我们——这段“华人移民史”,同样走过了百年风雨,仍在不断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