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政策调整引发双重危机?高校亏钱8100万,多伦多庇护缺口1.07亿!

发布时间:2025-08-23 08:34:17 阅读量:153


自2024年春天以来,加拿大移民政策经历了一系列重大调整:联邦政府收紧国际学生录取规模、优化留学与工签衔接机制,同时在难民和庇护体系上加大管理力度。

这些措施的初衷十分明确——既要缓解住房、医疗等公共资源的压力,又要让移民体系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经济与劳动力市场。

从结果来看,这些调整确实带来了一定成效。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国际学生人数锐减,高校的学费收入骤降,许多大学再次陷入财政困境;与此同时,多伦多因难民激增与联邦拨款削减而面临巨额资金缺口,庇护体系告急……


PART.1


国际学生骤减,学费缺口高企

据当地媒体报道,安大略省高校迎来了近二十年来最庞大的新生群体——今年秋季超过8.4万名本地学生确认入学,比去年增加了5,100人,规模甚至超过当年“取消13年级”的“双届生”高峰。

按每位学生8,500加元的平均学费计算,这部分新增本地生应带来约4,300万加元的额外收入。

然而,这份“增收”的喜讯却被另一边的“失血”抵消:国际学生人数骤减,导致高校预计损失1.24亿加元的学费收入,净缺口高达8,100万加元

这一情况并非个别学校的困境,而是全系统性的危机:

  • 西安大略大学、特伦特大学、渥太华大学、OCAD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国际生注册人数都出现了两位数下滑;

  • 劳伦森大学四年前因财务危机寻求债权人保护,如今虽有小幅回升,但仍远低于疫情前水平;

  • 对中型大学而言,哪怕失 十几名国际学生,年度收入也会锐减近百万加元。

与此同时,安省政府继续维持学费冻结政策,公共拨款也长期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尽管过去18个月省府已额外注入20亿加元,但根据教职工协会测算,要使资金水平达到全国平均线,还需27.8亿加元的即时投入。

换句话说,本地学生增加带来的“量”的增长,远不足以抵消国际学生减少带来的“质”的缺口。移民政策的调整,正在让高校对国际生学费的依赖显露无遗。


PART.2


难民安置款削减 庇护体系告急

教育之外,移民政策的连锁反应同样深刻冲击城市财政。多伦多市长周树藩(Olivia Chow)近日致信市议会,直言联邦政府在临时住房援助计划(IHAP)上的新资助方案,远低于以往水平。

更为关键的是,2025年8月,联邦政府宣布自9月20日起取消对难民/庇护者的酒店安置费用补贴——理由是该项目自2018年以来已耗资21亿加元,难以为继。这一决定意味着数千名目前居住在“庇护酒店”的难民申请者,未来的安置成本将完全由市政府自行承担。

具体来看:

  • 过去,联邦通常承担约95% 的难民安置成本;

  • 但在2025年至2027年的新周期内,移民部IRCC仅承诺支付39%,即2.61亿加元,远低于多伦多申请的6.71亿加元

  • 单在2025年,庇护经费就将出现1.07亿加元缺口

这一缺口带来了一系列现实后果:

  • 原计划新增的250个庇护床位 被迫搁置;

  • 减少难民庇护停留时间的个案管理系统 推迟落地;

  • 目前约3,500名难民占据庇护体系40% 的床位,直接挤压本地无家可归者资源;

  • 庇护酒店原本计划逐步淘汰,但在联邦补贴终止后,市府要么继续埋单,要么面临难民露宿街头的窘境。

事实上,自2021年以来,多伦多收容的难民人数已增长超过十倍,从每晚530人暴增至2024年8月的6,500人。虽然近期回落至3,500人左右,但规模依然庞大。

周树藩直言,这笔联邦“资金削减”无异于向市民强加了一次超过2%的房产税上涨。而联邦与市府之间的拉锯,早在2023年就曾引发过“难民露宿街头”的尴尬局面,如今问题再度浮现,再次凸显移民政策背后的财政承载力挑战。

加拿大的移民优势在于开放与多元,这不仅塑造了国家的文化认同,也支撑了经济活力。但如果财政与公共服务体系无法同步扩容,这份优势就可能在教育困境与难民争议中被逐渐消耗。

移民政策不只是“接纳多少人”的人口战略,更是一场关于财政承载力、社会公平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考验。

未来,加拿大需要的不仅是继续保持对移民的开放姿态,更是建立起一套与人口增长相匹配的财政机制和公共服务保障。只有在“开放”与“承载”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把移民转化为社会财富,而不是公共危机。

毕竟,移民虽然能带来机遇,但机遇需要制度和资源来守护。

关注我,带你及时了解最真实的加拿大移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