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在加拿大的地位怎么样?华裔博物馆隆重开幕 温哥华、多伦多市长都是华人!

发布时间:2023-07-05 09:00:18 阅读量:229


最近几年,中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所以很多想要移民的朋友难免心生顾虑:在加拿大,华人的地位怎么样啊?会不会受歧视?会不会遭遇职业上的“隐形天花”板?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比较麻烦,涉及了历史、地域、政治等种种话题。我们只从近期的两个新闻来窥视一斑——加拿大首个华裔博物馆7月1日隆重开放;13岁才移民加拿大的华人邹至蕙打败101个候选人,当选多伦多市长。

首个华裔博物馆开幕

联邦 省府 温哥华市 统统拨款

2023年7月1日,加拿大首个华裔加拿大博物馆(Chinese Canadian Museum)在BC省温哥华市的唐人街正式对公众开放。



华裔博物馆位于唐人街最古老也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永生号大楼之中,而它的设立也得到了联邦、省府、温哥华市的拨款支持。

2017年,BC省政府承诺将会建立一座华裔加拿大历史博物馆。省政府已先后为这一项目注入共4750万加元资金,当中包括2750万元用于购买永生号大楼,作为博物馆的永久馆址——这座修建于1889年的大楼曾是著名华裔商人叶生(Yip Sang)的住宅。

而联邦政府在2023年5月也宣布为华裔博物馆投资518万加元。温哥华市政府则宣布未来三年都将拨款支持华裔博物馆。



6月30日上午,来自联邦、省府、温哥华市的政府代表,华裔个人和团体捐赠者,以及社区居民数百人齐聚在华人博物馆门口,见证博物馆的正式开幕。



华裔博物馆董事会主席黄丽珠(Grace Wong)表示,华裔博物馆的使命是:让加拿大华人故事产生共鸣,推动全民包容。



“我们非常自豪地宣布华裔博物馆正式开馆,欢迎访客前来探索、了解和学习众多加拿大华裔的故事和历程。他们为建设这个国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使加拿大成为今天的模样。

加拿大能拥有一间专门纪念世代华裔的历史、遗产和贡献的博物馆,确实具有开创性和重要意义。


据悉,出席华裔博物馆的嘉宾包括:联邦国际贸易部长伍凤仪(MaryNg)、BC省长尹大卫(David Eby)、BC省旅游、艺术、文化及体育厅厅长布娴妮(Lana Popham)、前BC省长霍根(John Horgan)、温哥华市现任市长沈观健等。



省长尹大卫在发言表示,加拿大华裔为加拿大及BC省贡献巨大,是加拿大历史的一部分,也在加拿大发展历程上担当着重要角色,省府非常高兴能通过支持这座意义巨大的博物馆,来庆祝并认可加拿大华裔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一百年前,BC省是鼓动和推动通过《排华法案》的重要基地。而一百年之后,我们看到温哥华、多伦多都先后选出了第一位华人市长,这显示了社会的进步。



典礼上还揭幕了一块来自加拿大公园管理局的铜制纪念牌匾,以反思“排华法案”颁布100周年。


排华法案

1885年,太平洋铁路修建完成。但在同一年,加拿大政府开始向华裔劳工征收人头税。税费数额连年上涨,从50加元一路高涨到500加元。

当时,无论是否出生在加拿大,华人移民都必须随身携带C.I.证书并按要求出示:它是华人移民的出入境授权文件,是缴纳完人头税的收据,但每张证书的底部也清清楚楚地印着“此证书不授予(持证人)在加拿大的任何法律地位”。




为了彻底阻挡华裔来到,1923年的7月1号,加拿大通过了《华人移民法案1923》即“排华法案”。这是加拿大历史上唯一一个针对某个族群通过的种族歧视法案。

因此,那时候的华裔没有公民权,没有投票权,也不可以进入专业领域——比如成为医生、律师,或是担任政府公职,甚至不许进入游泳池等公共设施。

该法案实施了24年,直到二战时,数百名年轻华裔入军参战,愿以生命来保卫加拿大才换来政府和社会对华裔社区的公正。

1947年,加拿大终于废除了《排华法案》,华裔随即可以成为加拿大公民,并拥有投票权,并产生了第一位华裔联邦议员……


华裔博物馆之所以选择在7月1日这一天正式对公众开放,也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博物馆首席执行官李林嘉敏 (Melissa Karmen Lee)表示,我们的华裔博物馆是多年辛勤工作和合作的成果,旨在创建一个积极、包容和具有变革力的空间。这里不仅是人们聚集的地方,也是桥梁,连接着不同文化和代际关系。



同时,我们与来自加拿大各地的人们分享加拿大华裔的真实经历。我们将提升加拿大华人的声音,促进尊重,纪念和丰富我们的文化遗产,并与加拿大各个社区进行互动。

7月1日当天,华裔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现场更是有热闹而富有文化特色的舞狮表演在各个展厅进行。





开幕展览是社区策展人嘉芙莲.卡曼(Catherine Clement)的《寻影觅迹:1923年排华法案》,侧重这项法案实施的24年当中,对成千上万华裔个人的影响与他们的悲惨经历,尤其是那些已经被遗忘的华裔单身汉—— 因为排华法案,他们一辈子没有机会再回到自己的故乡,也没有机会成家立业。






华裔博物馆呈现出明亮且焕然一新的现代空间,强调文化体验,同时展现博物馆与加拿大华裔历史观及现代叙事之间的联系。

通过其举办的展览、教育项目及特别活动,华裔博物馆将成为温哥华唐人街和加拿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加拿大产生深远影响。




华裔博物馆同时还拥有以下特色:


  • 重现时代场景的客厅,其中配备的互动式古董物品将带访客回到20世纪30年代,沉浸于叶生(Yip Sang)的子孙们居住的华埠环境中。




  • 温哥华历史最悠久的教室之一(注册于1914年),许多原始元素都被完整保留下来—这个教室最初是为叶生的子女和社区的孩子们提供教育的地方。


  • 独立的展厅空间,将展示《移民的艰辛历程》(Odysseys and Migration)主题展览,探索从早期浪潮到当下情况的华裔移民史。


  • 互动式的移民地图,访客可用以绘制并分享他们家族的起源和移民旅程。


  • 由加拿大华裔艺术家袁慧娴(Marlene Yuen)创作的彩绘壁画《一路至此》,重点显示了加拿大华裔从过去到现在的旅程和经历。



  • 由玛斯琴(Musqueam)艺术家Susan Point和她的儿子Thomas Cannell承接委托创作的《拥抱多元化》,以纪念加拿大历史上原住民和早期华人移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历史纽带。


温哥华和多伦多市长都是华人

2023年6月26日,多伦多市长补选落下帷幕,华人移民邹至蕙女士凭借37.2%的得票率赢得胜利,当选为继任的多伦多市长。她也是多伦多历史上首位华裔市长。



2023年2月,时任多伦多市长的庄德利(John Tory)因婚外情被媒体曝光后被迫辞职,从而引发了多伦多市长补选。此次补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5月12日参选截止时,共有102名候选人参选,包括多伦多前副市长安娜·白劳(Ana Bailao)、前警察总长桑德斯(Mark Saunders)等。



今年66岁的邹至蕙出生于中国香港,13岁移居加拿大,毕业于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美术系。

1991年,邹至蕙成为大多伦多市首位亚裔女性市议员,2006年当选国会议员。她曾于2014年竞选市长,当时名列第三。

邹至蕙在选前作出多项承诺,包括大幅上调各类税项。房屋方面,她承诺将多伦多的空置税由1%提高至3%,也承诺八年内建造25,000套租金管制房屋,以应对不断飙升的租金问题、缓解住屋危机。



此次当选,不仅让邹至蕙成为多伦多市历史上的首位华人市长,也是该市的第一位有色人种市长。

她在胜选宣言中对支持者表示:“我将致力于不懈地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关爱、(住房)负担得起、安全、人人有归属感的城市。”

邹至蕙将于2023年7月12日正式上任。

而在去年10月份,温哥华市选结果出炉,华人候选人沈观健(Ken Sim)以高票当选第42届温哥华市长,创造了历史性的胜利!

本次选举,沈观健获得了85,732票,得票率高达51%。他也是温哥华历史上,自1886年建市136年以来的首位华人市长!

时年51岁的沈观健在温哥华出生和成长,其父母来自香港。沈观健在现场讲话中激动地表示,“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的道路十分漫长,从第一批中国苦力劳工来加拿大修铁路,交人头税,再到今天,华人成为了温哥华市的市长,我们用了135年。”



所以,华人在加拿大的地位如何?或许这个问题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答案。

如今,作为加拿大最大的少数族裔群体之一,华人对加拿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着重要贡献,加拿大社会对多元文化价值的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也使得华人能够逐渐融入主流社会并取得成功。

我们的文化也在加拿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每逢重要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中秋等,各地都有相应的活动。加拿大政府和社会组织也致力于为华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待遇,华人在经济、政治、教育、科研等领域都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了解更多移民信息,咨询专业移民方案,欢迎关注我们、添加客服.